技术文章
随着建筑、汽车等行业对功能性玻璃需求的增长,准确评价其表面疏水性能显得尤为重要。传统的静态接触角测试虽能反映表面润湿性,但难以表征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动态性能。接触角滞后现象(θA-θR)作为前进角与后退角的差值,能够更全面地评价玻璃表面的疏水特性,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。
接触角滞后主要源于表面化学异质性和微观形貌不均匀性。对于改性玻璃表面,前进角反映液滴扩展时遇到的高能区域,后退角则体现液滴回缩时的低能区域。研究表明:
1.化学改性玻璃的滞后角通常在20°-40°之间;
2.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玻璃滞后角可低至5°-10°;
3.表面污染或缺陷会导致滞后角显著增大。
未来展望:
1.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速测量系统,实现工业化在线检测;
2.建立滞后角与表面能、粗糙度等参数的关联模型;
3.研究jiduan环境(低温、高湿)下的滞后特性。
接触角滞后现象为玻璃表面疏水性能评价提供了新维度,其动态表征优势弥补了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。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,该参数将在功能性玻璃研发和质量控制中发挥更大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