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在许多工业领域,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、高温防护涂层的烧结、钎焊陶瓷与金属、以及核燃料棒包壳材料的研发中,熔融陶瓷(或玻璃质)材料与高温固体基底(如金属、合金或其他陶瓷)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最终产品性能的核心环节。润湿性,最直观地通过接触角来表征,是评判这种相互作用好坏的首要指标。
接触角θ越小,表明润湿性越好,熔体越容易在固体表面铺展;反之,θ越大(如>90°),则润湿性差,熔体倾向于团聚。因此,高温接触角测试成为了解和掌控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行为规律的“眼睛"。高温接触角测试的基本原理与常温下的座滴法(Sessile Drop Method)一脉相承。其核心过程是:
1.将制备好的陶瓷样品(通常制成小块、圆柱或球体)放置于基底材料之上。
2.将二者一同置于高温炉中,在可控气氛(高真空、惰性气体或特定反应气体)下,以预定程序加热。
3.当温度升至超过陶瓷的熔点或软化点时,陶瓷开始熔化,形成一个液滴坐在固体基底上。
4.通过观察窗,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熔融陶瓷液滴的形态演变过程。
5.最终,在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或准平衡状态时,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提取液滴轮廓,并采用Young-Laplace方程拟合,计算出最终的平衡接触角。
影响熔融陶瓷高温接触角的主要因素包括:
1.材料本身性质:陶瓷熔体的表面张力(γlv)和基底的表面能(γsv)是决定平衡接触角的内在热力学参数。
2.温度:温度升高通常会降低熔体的表面张力和粘度,同时促进界面反应,从而显著影响接触角。
3.气氛:氧分压对氧化物陶瓷的润湿行为影响巨大。微量的氧气也可能改变金属基底的表面张力。
4.界面化学反应:若熔融陶瓷与基底发生反应,生成新的界面化合物,会从根本上改变界面能(γsl),通常能改善润湿性(降低θ)。例如,含Ti活性钎料在陶瓷表面的铺展。
5.表面粗糙度与孔隙率:基底的物理形貌会对表观接触角产生显著影响,通常粗糙度会放大其本征润湿趋势。
高温接触角测试技术,通过精确模拟“将陶瓷溶解(熔融)到样品上"的真实高温过程,为我们提供了定量研究陶瓷材料高温润湿与界面行为的强大工具。它所获得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,是理解和优化众多高温工艺不可huo缺的核心依据。